梁柏偉 (1984)
1984-08-03 (星期五)
活動類別:校友專訪
職業: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 「閱讀改變命運」 梁校友相貌堂堂,談吐爾雅,身居教育局高職,對香港教育發展以至萬千莘莘學子的學業具有不可輕忽的影響力,誰會想到他在學時也曾有過一段不堪的經歷。   梁校友兒時家住葵青區,於1981年入讀本校中一年級。中三時,由於當時的初中成績評核試(即中三淘汰試)不理想,未能在原校繼續升學。他在本校就讀前後只有三年,並不諱言自己當時是出名頑皮的學生,無心向學,只愛打乒乓球。中一時本來成績是全班頭數名,中二時卻因誤交損友開始貪玩,期間經常是教員室門口罰企的常客。對於學校,他仍記得中一時的班主任李滿華老師,是李老師帶他入乒乓球校隊,就當時而言,能加入校隊是無上的光榮。另一個就是教音樂科的劉月琴老師,現於美國教會事奉的她,對梁校友十分關顧,帶他返教會,並曾為他的過錯屢犯不改而流淚。直至現在,他們仍保持聯絡。回顧這段經歷,梁校友直言初中的學習十分重要,基礎不佳,高中成績也會不好。正因如此,當年的他亦要重讀一年才能升讀預科。及後入讀葛量洪教育學院體育系,執教了約七年,然後加入當時的教育署工作直至現在。   基礎不好,但最終能從跌跌碰碰中走上成功之路,梁校友認為只因他懂事後「肯學」、「肯進步」,而主要的途徑是「閱讀」。   梁校友辦公室內,在他座位後面有兩個高逾人頭的文件櫃,內裏除了文件外,一個佔很大空間存放教育及管理參考書籍,另一個則存放工具書,包括英文字典(他數年便另買一本,並選不同出版社,貪其引用的例子不同,有助增長知識)、語文輔助參考書,如介紹中文標點符號的書籍。課題參考書按時更換,例如他在教育局工作超過二十年,曾轉換過不同工作範疇,由當初的公益少年團、質素保證視學、體育科課程發展、課本評審,到目前的「議會及中學」。每次轉換新崗位,他會因應工作需要購買參考書籍,邊做邊學,了解最新資訊,並將部分舊有的轉贈其他同事或作漂書之用。他認為要令工作更順利,各方面的知識也要有一定的涉獵,因此他亦會閱覽工作以外不同類型的書籍。看到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文章更會剪存,夾附於有關課題的書籍內,方便日後參考。平日會閱讀《南華早報》,《香港01》等報章學習英文、企業管理知識及掌握時事資訊。當然,「肯學」背後的條件是持續不斷的努力。訪問中,梁校友提到作家柯拉德威爾(Malcolm Gladwell)的「一萬小時定律」:即任何平凡人只要肯花一萬小時在某一個領域內鑽研,他也可以成為該方面的專家。成功非僥倖,願意付出努力的人,才能改變命運,甚至創造命運,梁校友正是一大明證。   出來社會工作,除個人條件外,人際關係也十分重要,尤其是作為決策者,要處理的是牽連極多持份者的教育問題。對梁校友而言,每天都有不同挑戰,一些突發事故,若不是平日與不同持份者,如與學界保持良好關係,亦難以於短時間內解決。於局內,他極力營造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。現時一些重大決策,他認為能得以訂定全是同儕間的集體智慧和群策群力的成果,並不可能是一人的功勞。相信正是他這種處事方式,才能聯繫外界,團結內部,確立理想的人際關係網絡。   打鐵還須自身硬,梁校友不斷以閱讀充實自己知識,提升內涵,增強本身實力,一步一步走來,自己命運自己創。今天,充滿睿智,屬前瞻性人物的他堅持每早五時半起床,到健身房做運動後才上班工作,直到晚上七時多。對於學習和未來發展,曾走過迂迴路途的梁校友以過來人的身份寄語師弟妹:要及早訂立目標,並專注去做,深耕細作。成功並沒有捷徑,只要肯學肯做,他不信世上是有懷才不遇的。
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
The Methodist Lee Wai Lee College
地址: 新界葵涌葵葉街2-4號
Address: 2-4 Kwai Yip Street Kwai Chung
電話: 24279121
傳真: 24245157
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v10.32